笔趣阁 > 探索丝绸之路 > 第三章 消失的绝世壁画——柏孜克里克石窟

第三章 消失的绝世壁画——柏孜克里克石窟

笔趣阁 www.bqg7.com,最快更新探索丝绸之路 !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属于火焰山的一个附属景点,远不如敦煌石窟,云冈石窟等出名,可以说并不是很显眼,然而其确是高昌回鹘佛教石窟的最典型代表,也算是民族瑰宝了。

    在去千佛洞景区的路上也有几处地质观景点,这些地质观景点能让你领略到震撼的地质风光,有点像美国西部风光!也有点像火星地貌,非常值得下车一看。

    柏孜克里克石窟开凿于公元4世纪,兴盛了840年,有洞窟83个。现存57个,其中有壁画的40多个,可供参观开放的只有9个。

    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意思为“被装饰的家”。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则坐落在火焰山中段,木沟河谷西岸的悬崖峭壁上。

    跟新疆地区其他地方类似,进入景区需要经过一个安检通道,刷身份证方可进入。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门票40元一张,主要参观的是洞窟壁画。

    沿着入口处弯曲小路拾级而下,转几个弯便可以看到千佛洞的所在。一路上路过的土质房屋,也有风尘仆仆的历史厚重感,这里基本上都是被保护了起来,并未开放,只能外观,所有的建筑很有特色。

    这里的建筑更像是埋藏于荒漠隔壁的古西夏的残缺城堡,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就藏身于这些土墙之内,内侧有丰富绚丽的壁画。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内石窟形式多样,洞窟内部光线很暗,在隐约可见的斑驳画面中,可以看到部分色彩保存的还不错的壁画。

    画内人物表情生动,栩栩如生。然而大多数人物形象残缺不全,让人觉得十分的遗憾。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南北朝后期,经历了唐、五代、宋、元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这里一直是高昌地区的佛教中心。回鹘高昌是石窟群最繁华的时期。

    公元13世纪末,高昌王室东迁甘肃永昌,加之***教传入吐鲁番后,教渐衰,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随之衰落,在异教冲突中遭到毁坏,壁画人物的眼睛全部被挖掉。

    加上,本世纪初,屡遭俄、德、英、日等列强的盗劫破坏,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更是雪上加霜,面目全非。

    虽遭严重破坏,但劫余的佛座华丽精致,残余的壁画内容丰富,颜色鲜艳夺目。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仍不失为一座规模宏大的文化艺术宝库。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建筑和壁画,不仅是回观高昌古代社会生活的重要实证材料,更是价值连城的历史文物和珍贵的艺术品。

    但就这一片历受磨难,满目疮痍的废墟,仍未逃过劫难,在20世纪初遭到纷至沓来的外国探险家的肢解和宰割。

    在1904年至1913年间,柏孜克里克90%的壁画被英国、德国、俄罗斯和日本4个探险队切割下来,分批运出国去,现收藏于德国柏林印度艺术博物馆、俄国圣彼得堡艾米塔什博物馆、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印度国立博物馆、韩国国立博物馆。

    德国人于1902年首次远征吐鲁番,是由柏林民族人类学博物馆派出的格伦威德尔教授为领队。他在新疆的考察成果引起学术界轰动,甚至引起德皇的注意。

    接着,由德皇和军火大王克虏伯的名义提供捐助,着手组织一次新的远征。由勒柯克临时担任探防队负责人,与助手巴图斯先行出发。

    1905年初夏,满载着柏孜克里克誓愿图的骆驼商队向着遥远的5000公里之外的柏林进发。勒·柯克回国后,将壁画作为“丝路秘宝”展出,在柏林大受欢迎。但是,勒·柯克死后悲剧发生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首都柏林遭受了盟军的空袭,巨大的誓愿图没有来得及转移,全部毁于战火之中。

    千年前的精美壁画就这样在异国他乡消失了,勒·柯克在1913年出版了大型画册《高昌》,在战争中失去的壁画一部分成为印刷品保存了下来。

    柏孜克里克石窟目前保存较好的石窟壁画主要为回鹘高昌王国时期。

    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水平相当高,色彩丰富,装饰华丽,技法成熟而完美。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石窟甬道两侧壁高达两米的佛本行经变画。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上层为洞窟,下层为地面寺院

    从窟形、壁画内容和绘画风格上,大致可分为鞠氏高昌、唐西州和回鹊高昌三个时期:

    1.鞠氏高昌时期(公元499一640年)

    2.唐西州时期:公元(640-792年)

    3.回鹘高昌王国时期:公元(840-1283)

    花了1个多小时,观看了所有能看的地方,心中十分痛心,满目疮痍都不能描述,文化瑰宝的残破。临走前,也和大家一样,给在柏孜克里克千佛洞演奏维吾尔族乐器热瓦甫的老人,拍张照留念。

    他可是彻头彻尾的网红,其精湛的技艺也如同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瑰宝壁画一样,被大多数到此一游的旅客所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