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定秦曲 > 第一二六章 大朝会(51)

第一二六章 大朝会(51)

笔趣阁 www.bqg7.com,最快更新定秦曲 !

    而在河水以南的相应郡县,张嘉师确定的是以进行恢复性发展为主导方针的国策。

    在战乱纷飞的几年时间,河水以南的大部分郡县遭受到战争的影响算得上是非常严重。

    而且这一个情况以江东,齐国故地诸郡,南阳郡以东的衡山郡,长沙郡,南郡以及九江郡的情况越发严重。

    而算得上是比较平和的郡县,大概也只有蜀郡,南方三郡以及黔中郡一带的区域并没有遭受到太大的影响。所以在这一方面的安排而言,张嘉师也没有想过让这些区域继续消耗本来也不算是太多的实力。

    这些郡县虽然并没有遭受过太大的战乱影响,但是其相应的基础也不算是太过雄厚,过多的消耗这些地区的实力,对于大秦帝国的整体国力并不是一件好事。

    蜀郡虽然算是眼下张嘉师治理之下的情况算得上是较好的郡县,但是以蜀郡的情况而言,蜀郡的官府对于一些偏僻地区的控制力度比起大秦帝国在之前在一片地区的情况也不算好得到什么地方去。

    在大秦帝国的统一战争当中,蜀郡确实是对楚国甚至是对其他各国的战争都出了不少的力量,但是更多的,主要还是依靠其相对富足的成都平原一带对战争进行后勤方面的支援。可以说蜀郡在大秦帝国的重大战争当中,更多的就是扮演一个对后勤支援有着莫大功劳的相关角色。

    而蜀郡在人力方面对大秦帝国战争的支持力度,并不算太大,因为在很多情况,尤其是当年司马错再次平定蜀郡的乱局之后,大秦帝国对于蜀郡的大部分地区的控制力度都不算太强,甚至是不时会出现派遣到一些偏僻县邑的官吏被当地的土著民袭杀的事情。

    由此可见,蜀郡虽然在大秦帝国的地位算的是相当重要,但是蜀郡是一个在很多方面而言都算得上是让大秦帝国,或者是之前的秦国历代君主都比较头痛的一个地方。

    所以,张嘉师认为自己这些年对蜀郡的统治力度。以蜀郡李家的人员的配合前提下,在这一方面也算是有不少起色。但是更多的,张嘉师自己也清楚,他可是在这一方面也采取了相当铁血的手段,才能够维持蜀郡大部分地区对大秦帝国的号令的听从。

    面对这么一个情况张嘉师自己都有着一些无奈,但是若非是采取相应的手段,仅仅凭借蜀郡李家的合作。恐怕对于蜀郡的整体情况,并没有太大的起色。

    所以在这一方面而言。张嘉师也不可能擅自动用蜀郡地区太多的力量,而维持现状,让大秦帝国的权威再次散布在一些比较偏远的县邑甚至是土著民聚居点,让当地的人员知道他们听从大秦帝国的号令并不是一件坏事。

    这样的做法也许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知道有什么结果,但是张嘉师也因为很多方面的原因,在这个方面也愿意等待结果出现的时刻的到来。

    ……

    至于黔中郡,这一个区域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混乱的地方,在大秦帝国在战乱来临之前,这一个郡的大部分县邑的驻军都相对较少。甚至是算得上只不过是一支挂名的部队而已。绝大部分黔中郡的驻军部队,主要还是集中在大秦帝国控制力相对较强的沅陵县一带。

    在大秦帝国过往对黔中郡的治理方针,主要采取的是固守沅陵一带的黔中郡东部,大秦帝国控制力较强的地方,而对西面主要算是苗人聚居点的后世贵州一带的土地,大秦帝国主要采取的还是任命当地土著民的强者来作为大秦帝国的官吏,对这些地区采取一种更倾向于自治方面的治理方针。

    而张嘉师在三年前逐步以联合部分愿意与大秦帝国合作的苗人部落。逐渐将其控制区域扩展到原来相对薄弱的黔中郡以西地区,并且在这一带正式确定了越来越行之有效的管治制度。

    而在这一片地区,尽管大秦帝国并没有得到明显的实惠,但是张嘉师相信,只要再过几年的时间,当大秦帝国正式确定起这一片地区的统治威势。那么这一带的苗人将会逐渐融合到大秦帝国的社会当中,逐渐同化为大秦帝国的一员。

    至于与黔中郡情况比较类似的地区,还有闽中郡以及巴郡两个郡。

    与黔中郡相似的是,两个郡有很多区域对于大秦帝国的统治,原本是没有什么人愿意服从的。

    在张嘉师决定发起对刘邦势力的猛攻之前,就曾经下令蜀郡的部队不断渗透巴郡,并且以剿抚并用的方式。逐渐控制以江水两岸为核心的地区的局势,将原来隶属这一片地区并不愿意听从大秦帝国号令的土著民进行驱逐,甚至是进行剿灭。

    张嘉师的这种手段,确实是造成了当地很多土著民的死亡,但是在削弱了相当强大的反对力量之后,张嘉师对巴郡的控制力度也越来越大。

    尽管以后世的上庸一带的山区为主干的大部分土著民都依旧不服从大秦帝国的统治,但是张嘉师眼下也没有打算对这些土著民进行下一步的清剿计划,毕竟在山地中作战,也将会牵涉到大秦帝国眼下相当一部分的兵力以及人力后勤资源,若是在这个时期发起对巴郡残余反对势力的清剿而分摊了原本运用在与匈奴人对抗的相应人力物资调动的基础,恐怕会对北面边郡的相应安排以及发展,带来难以预料的结果。

    这一点可不是张嘉师所希望看到的。

    而闽中郡的情况与巴郡则是大同小异,而闽中郡与黔中郡以及巴郡两地的最大区别,那就是大秦帝国在这一片地区的统治基础是最弱的。因为大秦帝国对闽中郡,严格来说并没有在张嘉师之前就形成一套明确有效的方针。或者是说,大秦帝国除了象征性派遣了少部分的官员前往闽中郡之外,并没有正式将闽中郡作为其下辖的一个真正的统治区域。

    这么一个情况从张嘉师在发起对楚国的全面总攻之前,不得不下令先解决闽中郡的反对甚至是已经明确反叛大秦帝国的闽越王国。

    在对闽越王国所发动的战争当中,可以说相当的顺利。而采取了以剿灭为主,安抚拉拢为辅助手段的进攻闽中郡的部队,则是让闽中郡的土著民同样也付出了相当惨重的损失。

    可以说,眼下大秦帝国对闽中郡的统治越发的坚实。恐怕与闽中郡的百越民族的人口损失严重,有着非常直接的关系。

    而作为大秦帝国的一个控制力相对而言算是最为薄弱的“控制区”,张嘉师也很清楚这种杀戮的方式来维持这一片地区的统治,是不可行的事情。

    所以在经过攻灭楚国的战争之后,张嘉师对于闽中郡的治理方针改变为一种相对而言较为温和的手段。

    在这种方针的治理下,不少幸存的百越部落人员确实是逐渐放下对大秦帝国的仇视态度。但是张嘉师很清楚,这一种仇视。并不是短暂时间可以消弭的。所以在这一方面而言,张嘉师主要还是扩大与愿意跟大秦帝国合作或者是直接服从大秦帝国的百越部落首领。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并且对这些人的一些扩充实力的行动,采取只眼开只眼闭的方式来维系双方之间的关系。

    也许张嘉师的这种做法,会有一种养虎为患的意味,但是更多的,张嘉师在认为他没有更好的方式解决这些问题之前,这样的手段有着它的必然性。

    ………………………………………………分割线…………………………………………

    至于南方的大秦帝国新开辟的三个郡,南海郡,桂林郡以及象郡。则是张嘉师更多只能够维持现状的地区。

    三个地区对于大秦帝国的统治而言,并没有实际的好处。而相反,在大秦帝国与南面的三郡恢复了相应的统治联系之后,三郡的补充性的开发,同样也消耗着大秦帝国不菲的人力物力资源。

    但是张嘉师很清楚,这三个郡的实际价值并不算差,相反。若是张嘉师能够在一段时间之后,将三郡开发出后世的三江流域的平原发展规模,那么这一片地区必然是一个实际价值并不亚于江汉平原的富庶地区。

    而且与江汉平原相对,处于亚热带气候区域的三江平原(东江,西江,以及北江)能够在作物收成以及轮作方面有着算是大秦帝国最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这一片水乡在后世。都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业区,其一年能够耕作收获两熟甚至是三熟作物的优势,是大秦帝国眼下几个主要农业地区所无法比拟的。

    所以张嘉师一早就已经确定了对三郡的开发采取支持的态度。

    但是从这方面的力度而言,张嘉师很清楚就算是想要达到后世唐朝中后期的开发规模,恐怕没有个十几二十年,甚至是更长的时间,是不太可能的事情。

    张嘉师希望自己能够看到三江平原初具规模的景象。但是这一个情况到底是不是他所能够看到的,这已经不是他能够控制的事情了。

    而假如因为其他地方的发展而拖延了三江平原区的开发力度,这一个问题一直在为难着张嘉师的决断。

    固然,三江平原区算是过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开发区域,但是相对于很多地区只要能够进行相应的恢复性发展,就能够得到相当迅速的利益的情况相对,这一个确实是让张嘉师很是苦恼的难题。

    因为以南郡的江汉平原以及江东地区的开发程度而言,比起三江平原区要具有更加坚实的基础。只要能够恢复到在战乱之前的一定程度,这两个地区的粮食产出必然要比起还没有什么收益可言的三江平原,要多得多。

    但是张嘉师很清楚,他眼下已经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为大秦帝国在经历战乱之后,已经是在很多方面已经到达了一个捉襟见肘的地步。就好比是因为战争而大量流失甚至是死亡的人口,就是一个不经过几十年都无法恢复的事实。

    张嘉师很清楚,以眼下的情况而言,他已经在很多方面已经算是做到他能够做的。甚至是连一些不应该做的事情,他也做了不少,就好比是他在辽东郡的时候,就大量使用捕获的三韩地区的土著民进行挖矿等等的容易死亡的工作,为解放相应程度的劳动力踏出了相对较为血腥的一步。

    张嘉师相信,若是日后有机会的话,将不仅仅是一个三韩,恐怕很多他认为无法融合的地区的人员,都会步上这样的一条道路。

    也许这对于张嘉师而言,是他之前无法想象自己为何会变化成这样的模样,但是更多的,张嘉师知道,有些事情,在处于已经跟之前无法比拟的地位的时候,就不得不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

    也许这样的说法有些自欺欺人,但是更多的,这也就是张嘉师所经历的事实。

    而在眼下这个时期,大秦帝国想要真的进行全面的恢复,即使是大秦帝国愿意集中力量做到这一点,恐怕北面的匈奴不会愿意看到一个实力再次恢复的大秦帝国的出现。

    既然如此,张嘉师就不得不穷兵黩武了。因为即使是将精力集中在恢复国力方面,恐怕大秦帝国都无力对抗大规模南下的匈奴人的骑兵。

    所以张嘉师不希望自己挽回的局面因为自己的“仁慈”而再次陷入生灵涂炭的地步,就不得不做出一些他不愿意看到的决定。

    这也许是一个执掌着这个国家,面对着千疮百孔的烂摊子所能够做出来的最好的抉择了。

    因为大秦帝国不能经历又一次的重大失误。也许这样的一个基础建立在人民的困苦之上,但是作为一个领导者,有很多时候即使是他知道这样的情况是他不愿意看到的,也不会因为这样就放弃维护一个国家的安全的决定。

    张嘉师不禁想起了一句话,一句在后世军史学家当中都有所听闻的名言:

    “有国无防是可耻的。”——汉斯?冯?塞克特,魏玛共和国陆军上将。(未完待续。)

    本书来自 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