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定秦曲 > 第三十四章 被曲解的事情(中)

第三十四章 被曲解的事情(中)

笔趣阁 www.bqg7.com,最快更新定秦曲 !

    在张嘉师穿越之前,就有一个新的论调提出,那就是史记不过是从诸多流传的说法以及记载当中,选择其中一个方面来进行记录描述。

    一开始张嘉师不知道这个论调意味着什么,但是毫无疑问的是这个论调的出现,也可以说是让先秦到史记出现之前的汉朝历史有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

    只不过相对于这个可能性而言,赵正书描述出来的胡亥虽然同样残暴,但是更多的却是将其形容成一个刚愎自用,不听谏言的独裁者。

    就好比是子婴在赵正书当中的两次劝谏,以及李斯临终前的独白,并没有让胡亥回心转意,最终造成了胡亥的兄弟姐妹被屠戮,而李斯更是死于胡亥的命令之下的结局。

    可惜的是,赵正书并没有过多的描述胡亥当政时期的其他事情,而有一点,那就是当其时的章邯的地位,虽然其主掌在邯郸郡一带作战的秦帝国军团主力的一部分,但是其在赵正书当中的称谓,也不过是将军而已。

    在大秦帝国,将军虽然可以说同样能够跻身高级军官之列,但是秦军的将军很多时候并不是常设的部队,而是一个临时的职位。

    一旦在相应的战争任务结束之后,将军名号会收回。

    只不过从秦军作战的相应记录来看,章邯其少府职位以及其爵位应该是有所提升的。

    而张嘉师在回想起赵正书的内容的时候,反而是有一个地方很是在意。

    那就是章邯在赵正书当中的描述,是杀死赵高的主要人物。而其称号作为将军……这到底是作为楚军将军还是秦军的将军,已经没有确切的说明。

    若是作为前者的话,赵高在刘邦进入咸阳,并没有死亡,而是活到项羽进入函谷关之后,亦或者咸阳并不是刘邦军攻陷,而是项羽首先率军进入咸阳,才有章邯杀死赵高的描述。

    而作为后者的话,章邯看起来并没有行动的时间,因为胡亥死的时候,已经是公元前206年到来之际,若是章邯还是秦帝国的将军,似乎也没有反攻咸阳的余力。

    只不过正如赵正书的出现所引发的论调一样,赵正书与史记一样,也不过是当时流传,记载下来的记录之一而已。

    ………………………………………………分割线…………………………………………

    在史记当中,秦帝国的灭亡除了“暴虐无比”的秦法,其徭役的繁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关键。

    只不过有一点很有意思的是,阿房宫作为史记当中描述秦帝国徭役繁重的元凶之一,其后世的相应考究,根本不是史记以及一些文人骚客描述的那么一回事。

    阿房宫的描述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相应的记载为:“始皇以为咸阳人多,先王之宫廷小。吾闻:周文王都丰,武王都镐。丰、镐之间,帝王之都也。乃营作朝宫上林苑中。”

    可见秦始皇在建立了秦帝国之后,并没有立即迁移政治中心,依然在全力经营先王的宫殿。“筑咸阳宫,因北陵营殿,端门四达,以则紫宫,象帝居”(《三辅黄图》)。但随时间的推移,首都咸阳人口急剧增加,渭北地区因受两河(泾水和渭水)的限制有了人满为患的感觉,出自建立“帝在之都”的考虑,在九年之后这才有了重新建设朝宫的举动。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东巡途中驾崩,九月葬于骊山。秦始皇去世时,阿房宫尚未修成,工程被迫停了下来,秦二世胡亥将所有刑徒都调往骊山陵填土。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四月,秦始皇陵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而此时的阿房宫工程已停工了7个月。为实现先帝的意愿,秦二世从陵墓工程中调出部分人力继续修筑阿房宫。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起义爆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在当时天下赋税繁重、民不聊生和战事危急的状态下,阿房宫工程即使不停工,也不可能按部就班地施工下去了。于是,秦朝统治集团内部在阿房宫是否继续修建这个问题上产生了严重的意见分歧。右丞相冯去疾、左丞相李斯、将军冯劫劝阻秦二世停止修建阿房宫,触怒二世,三人被送交司法官署问罪处死。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八月,赵高作乱,将二世劫持在望夷宫,逼迫二世自杀。二世既死,阿房宫最终完全停工,直到秦帝国灭亡。

    阿房宫虽然没有完全建成,但其部分附属建筑“阿城”等仍然存留了很长时间。

    《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建元三年(前138年)“举籍阿城以南,周至以东,宜春以西……以为上林苑,属之南山。”可见“阿城”在西汉中期还依然完整。

    阿城因地近长安就往往成为屯兵的地方。“苻坚建元二十年(公元384年),慕容冲据阿城。初,民谣曰:‘凤凰、凤凰,上阿房’。坚以凤凰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乃植梧桐数千株于阿城,以待凤凰之至”(《十六国春秋》)。

    隋末,唐太宗李世民入关,自泾阳趋司竹,也曾经屯兵阿城[13]。颜师古说:“以其墙壁崇厚,故俗为阿城”。大约到了宋代,阿城被夷毁。宋敏求在《长安志》一书中载:“秦阿房一名阿城。在长安县西二十里。西、北、(东)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周五里一百四十步。崇八尺,上阔四尺五寸,下阔一丈五尺,今悉为民田”。宋敏求根据实际踏查,最早揭示出阿城“三面有墙,南面无墙”,已得到了今日考古的验证。

    先不说阿房宫的事情,光是阿城在秦帝国灭亡之后依旧存留很长时间……怎么看都像是一个笑话,因为别忘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项羽纵兵烧掠关中,阿城这个新建的秦帝国繁华城邑不见得有幸免于难的可能性。

    而这些源自阿城的相应记载,很有可能不过是地名而已。

    而对于阿房宫,后世的一种观点认为,那就是熟读历史的人都知道,阿房宫建于二千多年前的秦代。秦始皇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每征服一国,就绘制该国宫室图,在秦国都城咸阳的渭水南岸仿造宫殿,称“六国宫殿”。

    相传当时共有宫室145种,著名的有信宫、甘泉宫、兴乐宫、长杨宫等宫殿。想当年,咸阳宫可谓殿宇林立,楼阁相属,曲廊幽径,花香景深。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征发刑徒七十余万人伐运四川、湖北等地的木材,开凿北山的石料,在渭河南上林苑中开始兴建更大规模的宫殿朝宫。

    而以上的记载,最终形成了有许多文献记载,正史、野史、传说,还有许多文学描写的阿房宫文化体系。

    实际上,阿房宫根本没有形成一个建筑群的主体。

    ……

    后世的考古人员经过6年艰苦的野外工作,在前殿遗址夯土台基上面,东、西、北三面墙里都没有发现秦代文化层和秦代宫殿建筑遗迹。又在北到渭河、南到昆明池北岸、西边到封河,135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寻找阿房宫遗址,没有发现与阿房宫前殿同时期的建筑。原来说的秦始皇上天台、烽火台、磁石门等,经过考古工作,都不是与阿房宫前殿遗址同时代的建筑。上天台,只是一个高台建筑群,战国时建的,沿用到汉代。传统上的宫里能有烽火台吗?它根本就不是烽火台。磁石门就更不对了,它是个宫殿建筑的形式,根本就不是门,更不是“安检门”。

    考古的结论是:阿房宫前殿遗址,就是两千多年以前秦始皇想要修建的阿房宫遗址。阿房宫没建成,在土台子上没有发现火烧的痕迹红烧土。项羽火烧的是咸阳宫,而不是阿房宫。

    考古学家提出了一些观点,很发人深思:

    古代建房子跟现在不一样,现在是先围一圈儿墙,在墙里盖房子。但是在战国、秦朝是先建主殿,然后再建配殿、宫城,最后再建整个大城。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阿房宫?当时他嫌咸阳城太挤、太小,要在“渭河以南上林苑”建阿房宫。为什么选这儿?上林苑在战国时期就是国家公园呀,面积非常大,后来汉武帝又给扩大了,有2000平方公里,风景也优美。在阿房宫没有修建以前,渭河以南整个一大片地方已经有了很多建筑,这些建筑是上林苑的一部分。秦始皇在上林苑里面找了一个高地,向西南发展,欲建阿房宫。

    秦始皇35年始建阿房宫,37年他就猝死途中。修阿房宫的35万人都调去修骊山陵墓了。秦二世在公元前209年4月重修阿房宫,之后陈胜吴广起义,第三年秦二世就自杀了,满打满算不过4年时间,以当时的生产力水平没有建成宫殿是可以理解的。

    司马迁的《史记》不愧是“史家之绝唱”,写得很清楚:“先建前殿阿房”。司马迁就住在汉长安城,离这个土台子很近,骑马半小时,他完全可能到阿房宫去看看。

    所以史记记载记载:“阿房宫未成,成,欲更择令名名之。作宫阿房,故天下谓之阿房宫。”他说阿房宫没有建成,如果建成了还要起一个美好的名字,因为没有建成,而在“阿房”这儿建的,所以天下人称阿房宫。《汉书?五行志》里写:“复起阿房,未成而亡。”也是真实的记录。

    而在历史上,阿房宫文化影响最大的除了史记之外,接下来就是杜牧的阿房宫赋无疑: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乎!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在某个意义上,杜牧是否知道阿房宫的实际情况,已经不得而知,但是毫无疑问的一点,若是以阿房宫赋的子虚乌有的捏造而言……最后一段话还真的没有什么说服力了……

    ……

    当然,除了阿房宫文化之外,还有一个倒霉蛋背了一个大黑锅两千多年,而这个倒霉蛋就是项羽……

    若是项羽知道后人对他有这么一种描述,估计他都会气得说出一句话:你们还真的当我蠢货不成,一个破土堆有啥好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