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www.bqg7.com,最快更新定秦曲 !
假如说在战国之前,周王室,秦国,燕国,齐国以及晋国这些作为中原文化的主体国家,承担着对外开拓的“责任”,并且取得一定的成功。
那么在南方,楚国以及越国则是成为了在这方面的翘楚。
……
楚国在楚武王时期,开始向外大举扩张。
但是一开始,楚国对付的同样算是在周王室“招抚”下,成为诸侯国的随国。
楚武王三十五年(鲁桓公六年,公元前706年),楚武王入侵随国,先派章去求和,把军队驻在瑕地以等待结果。随国人派少师主持和谈。
斗伯比对楚武王说:“我国在汉水东边不能达到目的,是我们自己造成的。我们扩大军队,整顿装备,用武力逼迫别国,他们害怕因而共同来对付我们,所以就难于离间。在汉水东边的国家中,随国最大。随国要是自高自大,就必然抛弃小国。小国离心,对楚国有利。少师这个人很骄傲,请君王隐藏我军的精锐,而让他看到疲弱的士卒,助长他的骄傲。”熊率且比说:“有季梁在,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斗伯比说:“这是为以后打算,因为少师可以得到他们国君的信任。”楚武王故意把军容弄得疲疲塌塌来接待少师。
少师回去后,请求追逐楚军。随侯将要答应,季梁劝阻随侯,随侯害怕,从而修明政治,楚武王没有敢来攻打,而是强求随侯替楚国要挟周天子,楚武王说:“我们是蛮夷,现在中原诸侯都背叛天子而互相攻伐侵夺。我也有一支不像样的队伍,想因此参与中原的政事,请求周王室尊封我的名号。”随侯畏惧楚国的兵威,照办不误,派遣使者向周天子进言,请求尊封楚国国君名号,但周天子没有同意。
楚武王三十七年(鲁桓公八年,公元前704年),随侯通报楚国,说周天子拒绝提高楚君的名号。楚武王闻讯大怒说:“我的祖先鬻熊,是周文王的老师,很早就去世。周成王提举我的先公,竟然只封高他子男爵的土地,让他住在楚地,蛮夷部族都顺服于楚国,而周王室不提升楚国爵位,我就只好自称尊号。”
于是当即自称王号,称为“楚武王”。楚武王称王,开诸侯僭号称王之先河,当时周王室衰微,对楚国无可奈何。
楚武王五十一年(鲁庄公四年,公元前690年),周天子召见随侯,责备他奉立楚国为王。此后随国对楚国的态度不免有些冷漠。楚武王很生气,认为随侯背叛自己。同年三月,楚武王再次派兵大举攻打随国。
楚武王运用一种名叫荆尸的军阵,把戟颁发给士兵。楚武王临行前准备斋戒,进宫告诉夫人邓曼说:“我心神动荡不安。”邓曼叹气说:“君王的福禄已尽。满了就会动荡,这是自然的道理。先君大概知道,所以面临作战,将要发布征伐命令而使君王心跳。如果军队没有什么损失,而君王死在行军途中,这就是国家之福。”
楚武王于是出征,死在树下面。令尹斗祁、莫敖屈重秘不发丧,开通新路,并在水筑桥,在随国境外建筑营垒。随国人恐惧,向楚军求和。屈重以楚王的名义进入随国,和随侯结盟,而且邀请随侯在汉水转湾处会见,然后退兵。渡过汉水以后公布丧事。
从楚国与随国的战争可以看到两点,第一点,使出这样一种计谋的楚国,其国力事实上不比随国强大太多。
而第二点,周桓王因为在公元前707年的葛之战的惨败,导致周王室最后能征战的部队被郑庄公消灭。在这么一个情况下,即使是周桓王当其时想要对“擅自称王”的楚国做点什么,都有心无力。
当然,即使是没有葛之战这个前提处存在,周王室还有一定的能战之师,这些军队打不打得过楚国还是一个问题。
只不过随国也许是因为周庄王平定王子颓之乱,最终选择的是再次与楚国交恶,而引发楚武王第二次对随国的战斗。
而除了随国之外,楚武王也对楚国周围的国家发起攻势:
楚武王三十八年(鲁桓公九年,公元前703年)春天,巴国派遣韩服向楚国报告,请求和邓国友好。楚武王派遣道朔带领巴国的使者到邓国访问。邓国南部边境的地人攻击他们,并掠夺财礼,杀死道朔和巴国的使者。
楚武王派遣章责备邓国,邓国人拒不接受。同年夏天,楚国派遣斗廉率领楚军和巴军包围地。邓国的养甥、聃甥率领邓军救援地。邓军三次向巴军发起冲锋,不能得胜。斗廉率军在巴军之中列为横阵,当与邓军交战时,假装败逃。邓军追逐楚军,巴军就处于他们背后。楚、巴两军夹攻邓军,邓军大败。地人黄昏后溃散。
楚武王四十年(鲁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楚国的莫敖屈瑕打算和贰、轸两国结盟。郧国人的军队驻扎在蒲骚,准备和随、绞、州、蓼四国一起进攻楚国军队。莫敖担心此事。斗廉说:“郧国的军队驻扎在他们的郊区,一定缺乏警戒,并且天天盼望四国军队的来到。您驻在郊郢来抵御这四国,我们用精锐部队夜里进攻郧国。郧国一心盼望四国军队,而且依仗城郭坚固,没有人再有战斗意志。如果打败郧军,四国一定离散。”
莫敖说:“何不向君王请求增兵?”斗廉回答说:“军队能够获胜,在于团结一致,不在于人多。商朝敌不过周朝,这是您所知道的。整顿军队而出兵,还要增什么兵呢?”莫敖说:“占卜一下?”斗廉回答说:“占卜是为决断疑惑,没有疑惑,为什么占卜?”于是就在蒲骚打败郧国军队,终于和贰、轸两国订立盟约回国。
楚武王四十一年(鲁桓公十二年,公元前700年),楚武王派兵攻打绞国,军队驻扎在南门。屈瑕说:“绞国地小而人轻浮,轻浮就缺少主意。请对砍柴的人不设保卫,用这引诱他们。”楚武王听从屈瑕的意见。绞军俘获三十个砍柴人。第二天,绞军争着出城,把楚国的砍柴人赶到山里。楚军坐等在北门,同时在山下设伏兵,大败绞军,强迫绞国订立城下之盟而回国。
在进攻绞国的这次战役中,楚军分兵渡过彭水。罗国准备攻打楚军,派遣伯嘉前去侦探,三次遍数楚军的人数。
楚武王四十二年(鲁桓公十三年,公元前699年)春天,楚武王派屈瑕率军攻打罗国,斗伯比为他送行。回来时,对他的御者说:“屈瑕一定失败。走路把脚抬得很高,表明他的心神不稳定。”于是进见楚武王,说:“一定要增派军队!”楚武王拒绝他,回宫告诉夫人邓曼。
邓曼说:“大夫斗伯比的意思不在人数的多少,而是说君王要以诚信来镇抚百姓,以德义来训诫官员,而以刑法来使屈瑕畏惧。屈瑕已经满足于蒲骚这一次战功,他会自以为是,必然轻视罗国。君王如果不加控制,不是等于不设防范吗!斗伯比所说的请君王训诫百姓而好好地安抚督察他们,召集官员们而勉之以美德,见到屈瑕而告诉他上天对他的过错是不会宽恕的。不是这样,斗伯比难道不知道楚国军队已经全部出发?”
楚武王派赖国人追赶屈瑕,但没有追上。屈瑕派人在军中通告:“敢于进谏的人要受刑罚!”到达鄢水,楚军由于渡河而次序大乱。全军乱七八糟毫无秩序,而且还不设防。到达罗国,罗国和卢戎的军队从两边夹攻楚军,把楚军打得大败。屈瑕吊死在荒谷,其他将领们被囚禁在冶父,等待处罚。楚武王说:“这是我的罪过。”于是把将领们全都赦免。
楚国进攻罗国的惨败,也许成为了楚武王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敢或者是说武力对外征伐的重要原因。
……
楚武王死后,楚文王可以说奠定了楚国作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强国的基础。
其治理楚国的评价,事实上不失为一个“文”字谥号。
但是楚文王依旧是有对外征战的记载:
楚文王二年(鲁庄公六年,公元前688年)冬天,楚文王举兵北上讨伐申国。
楚、申之间有邓国(在今湖北襄樊一带),楚伐申,必须假道于邓。邓与楚为姻亲,当时的邓国国君邓祁侯是楚文王之舅。楚文王虽有伐邓之意,一时尚无口实。
楚文王引兵过邓时,邓祁侯说:“楚文王是我的外甥”,于是让他停在邓国,设宴款待他。骓甥、聃甥和养甥请求邓祁侯杀掉楚王,邓祁侯不许,于是三人说:“亡邓国者,必是此人。等到他灭了申国,再来灭邓国,就好像咬噬您的肚脐一样,再也来不及图谋应付了。要杀他,只有乘这个时候。”邓祁侯不听按正规的礼仪接待楚文王后,楚文王继续北上,攻灭了申国,除掉周朝南土最大的一个姬姓国,将申变成楚国的一个大县。
此时,邓虽幸存,但已危若釜底游鱼。次年春天,楚师在自申返楚的途中伐邓。
邓人对邓侯的劝告,不无道理。而在另外一个方面而言,一个著名的成语假道灭虢,有可能就是当其时的晋国大臣荀息听说了这个事情而对晋献公进行建议才发生的。
……
而在这之后,则是一些楚国对外扩张的记载:
楚穆王十年(鲁文公十一年,公元前616年)春天,楚穆王因在厥貉会见时,麇国中途逃走回国,于是兴兵攻打麇国。楚将成大心在防渚打败麇军。后潘崇再次率军攻打麇国,兵锋直抵锡穴。厥貉之会和孟诸打猎,是楚国自城濮之战失败后霸业复盛的表现,说明楚国仍是左右中原局势的主要强国。
楚穆王十一年(鲁文公十二年,公元前615年)春天,楚国令尹大孙伯去世,楚穆王任命成嘉(子孔)担任令尹。同年夏天,楚穆王因群舒(包括舒鸠、舒蓼、舒庸、舒鲍等部)背叛楚国,于是派成嘉率军镇压,俘虏舒国国君、宗国国君,进而攻打巢国,使楚国势力进一步向江淮地区发展。
公元前496年二月,楚国灭亡了顿国。
前495年二月,楚国灭亡胡国,俘虏了胡子豹。
前494年春天,楚昭王联合陈、随、许发兵包围蔡国国都。离城一里建筑堡垒,宽一丈,高二丈。役夫屯驻九昼夜,和子西的预定计划一样。蔡国人把男女奴隶分别排列捆绑作为礼物出降。楚昭王让蔡国迁移到长江、汝水之间就班师。前491年夏季,楚国攻下夷虎,开始策划向北方扩张。
楚惠王九年(公元前480年)夏天,楚惠王派子西、子期攻打吴国。
楚惠王十一年(公元前478年),楚惠王因白公胜之乱时,陈国侵袭楚国,便派子西之子公孙朝率军夺取陈国的麦子。陈国人抵抗战败,公孙朝于是包围陈国。同年七月初八日,公孙朝之军杀死陈国国君陈公,灭亡陈国,并以陈地设置为县。
楚惠王十二年(公元前477年),巴人攻打楚国,包围楚国的地。同年三月,楚国将领公孙宁、吴由于、固在地击败巴军。
楚惠王十三年(公元前476年)春天,越国为迷惑吴国,而出兵攻打楚国。同年夏天,楚惠王派公子庆、公孙宽率军追击越军,追至冥地时没有赶上越军,于是退兵回师。同年秋天,楚惠王为报复越国,派叶公沈诸梁率军攻打东夷,三夷百姓与楚国在敖地结盟,楚国的势力发展到东海,之后楚国不断向淮海一带扩张。当时吴国逐渐强大起来,欺辱齐国、晋国,攻打楚国。
而这也许算得上是在春秋末期,楚国最后的向外扩展的时期。
…………………………………………分割线………………………………………………
而从这些情况来看,中华文明在早期,同样是一步步的对外开拓的战争史。
这也就是说,中国对外开拓的步伐,事实上不仅仅限于汉唐,而是在更早期,中华文明就向外不断的进行普及甚至是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