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定秦曲 > 第一一六章

第一一六章

笔趣阁 www.bqg7.com,最快更新定秦曲 !

    在靖康之变之后,南迁的宋朝廷对于道教的狂热信仰逐渐冷却。

    南宋统治者对道教不再象真宗、徽宗那样狂热,南宋高宗还对徽宗崇道的流弊作了纠正。对道教的管理也加强了,建立宫观,道士出家等皆有严格限制。

    但统治者对道教仍然信奉,并将崔府君、四圣真君作为皇室保护神而加以崇祀,以庇佑其半壁河山。道教法术同样获得统治者信赖,加以运用,凡遇灾祸或节庆,都命道士做法事,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南宋统治者对道教伦理思想大加提倡,比如宋理宗推荐道教劝善书《太上感应篇》给社会,亲笔为其刊本题写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劝人行善做好事,免遭神灵报应。经统治者提倡,《感应篇》广泛流行于社会上,继之而起,形成了一批道教劝善书,以收拾人心,维护社会秩序为使命。

    南宋统治者对于道教,不外也是利用它的教化功能,安定社会,巩固皇权。

    而且与“内丹派”的不同,南宋朝廷主要扶持的是“符派”。

    ……

    道教符派又称符水道教,是对道教中以符咒等方术治病驱鬼为主的各道派的通称。早期的五斗米道、太平道,以后的灵宝派、上清派,直至正一道都属於符派。该派自宋元时顺应新潮流对旧的教理教义进行了革新,并产生出神霄、清微、净明等新的符道派,使符方术有了新的发展。元以降,符派统一於道家。

    该派由古代的巫鬼道发展而来,用符祈禳,以消灾却祸、治病除瘟、济生度死等为职事,与中国民间生活习俗联系较密切。

    张嘉师在穿越之前的道教也算是符派的一个分支。

    符派道教长于斋醮法事,唐时为最盛。主要的符教派有上清、灵宝、正一、神霄、清微等。

    神霄派创始人为北宋末江西南丰道士王文卿。

    徽宗时,林灵素借助皇帝的力量推广“神霄雷法“,使它风行一时。此后它传承不绝,支派繁生。神霄雷法是一种据说能够召雷唤雨的符法术。该派认为道士作法必须以内丹修炼作为根基,“内炼成丹,外用成法“,主张融合内丹与符。

    清微派的创始人是唐末广西零陵人祖舒。经五代北宋,至南宋晚期,其影响渐大。南宋理宗时,第10代宗师黄舜申以擅长清微雷法闻名京城,皇兄赵孟端拜他为师,跟他学习清微雷法。

    南宋初,道士周真公,称许逊等六位真仙降临,传净明灵宝秘法,创立净明道。该派传行“净明法“的新符。净明道也重视内丹修炼,强调符与内丹的结合。它十分重视忠孝伦理,形成该派特色。

    净明道是道教教派之一,又称净明忠孝道,始创于中国南宋初。相传东晋时江西南昌西山道士许逊修道有灵验,举家拔宅飞升。隋唐时当地出现神化许逊的信仰。

    宋徽宗政和二年,加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许逊信仰在南昌西山一带更为盛行。元初,西山隐士刘玉又自称数遇许逊等仙真,降授净明道要,遂开创净明道派,以南昌西山为活动中心,一时从学者甚众。刘玉所创新净明道奉许逊为教祖,自称为第二代祖师。

    净明道教义以融合儒道为特点。该教自称净明忠孝道,“盖其说以本心净明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而已”。所谓净明,即正心诚意,教人清心寡欲,使本心不为物欲所动,不染物、不触物,清静虚明而达于无上清虚之境,此之谓净明。其说源自道家道性清虚不凝滞于物之说。倡言净明,旨在使修道者心念和行为皆符合封建伦理规范,自觉遵守忠孝廉慎宽裕容忍之道,做忠臣孝子良民。净明道极力强调忠孝大道,维护封建纲常,因而得到元明两代不少重臣儒士的服膺称赞。后该教逐渐归入正一道。

    据说净明道发生于对许逊真人的崇拜。唐代开始盛传许逊事迹,将其仙化,出现崇拜热。唐高宗和武则天时,洞真先生胡慧超修复了许逊的纪念地西山游帷观,又著书宣传许逊的孝道,为南宋净明道的形成作了准备。

    北宋时,经统治者大力倡导,许逊的忠孝形象塑立起来,民间对其崇拜日渐加温,奠定了南宋以奉许逊为开山祖的净明道形成的群众基础。

    南宋何守澄的《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序》称:许逊真君于南宋初降灵西山,用灵宝净明秘法,化民以忠孝廉慎之教。其实,这位何守澄便是南宋净明道的开创人。何守澄传度弟子五百多人,并明确亮出“忠孝”作为旗号,这与唐代的许逊崇拜重点讲“孝”有所不同。净明道的产生与灵宝派有密切关系,有人认为它渊源于灵宝派。

    ……

    许逊,字敬之,晋代著名道士,江西南昌县长定乡益塘坡人,祖籍汝南,其父许肃于东汉末年率家避战乱迁居南昌,吴赤乌二年许逊出生于南昌县益塘坡。

    而从其字号而言,许逊有可能一开始是天师道的信徒。

    晋太康元年举孝廉,出任旌阳令,人称许旌阳、许天师、许真君。道教著名人物,净明道尊奉的祖师,中国民间信仰的神仙。

    传说许逊斩蛟龙治水,受历代朝廷嘉许和百姓爱戴,誉为神功妙济真君、忠孝神仙。

    相传著有《灵剑子》等道教经典。据道书记载,少以射猎为业,一日入山射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崽而死。

    许逊怆然感悟,折弩而归,始栖托西山金氏之宅修道。闻豫章人吴猛得术士丁义神方,乃拜大洞君吴猛为师,传三清法要。

    他赋性聪颖,博通经史、天文、地理、医学、阴阳五行学说,尤其爱好道家修炼法术。二十岁举为孝廉,屡荐不就。二十九岁拜西安大洞君吴猛学道,尽得秘传。三十六岁时与文学家郭璞结伴遍访名山胜地,最后选择南昌西郊的逍遥山隐居,只求修炼,不愿为仕,平日以孝、悌、忠、信教化乡里,深为乡人尊敬。

    直至西晋太康元年四十二岁时,因朝廷屡加礼命,难于推辞,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阳县令。

    许逊到了旌阳,去贪鄙,减刑罚,倡仁孝,近贤远奸,实行了许多利国济民措施。有一年,旌阳大水为患,低田颗粒无收,许逊让大批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以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当时瘟疫流行,许逊便用自己学得的药方救治,药到病除,人民感激涕零,敬如父母。那时旌阳传唱一首民谣:“人无盗窃,吏无奸欺,我君活人,病无能为。”盛赞许逊的功德。邻县民众纷纷前来归附,旌阳人户大增。许逊在旌阳十年,居官清廉,政绩卓著,被人们亲切称为“许旌阳”。

    太熙元年,鉴于晋室将有大乱,料知国事不可为,许逊挂冠东归。启程时,送者蔽野;有的为他建生祠、画神像,终年祭祀;有的千里跟随来到西山,聚族而居,与许逊为伴,都改姓许,人称“许家营”。

    许真君东归后,时逢彭蠡湖蛟龙为害,水灾连年,许祖率领众弟子,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他不仅为豫章治水,还到湖南、湖北、福建等地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斩妖除魔,消除水患,赢得人民的广泛尊崇。

    东晋元帝大兴四年,许逊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创办道院,名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立净明道派。其宗旨为“净明忠孝”。

    传说许逊活到一百三十六岁,于东晋宁康二年八月初一日合家四十二人一齐飞天成仙,世人尊奉他为“许仙”。东晋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功德,将旌阳县改名德阳县。

    后人在他居住地西山建起许仙祠,在南昌铁柱宫建旌阳祠,并受历代王朝赐匾表彰,宋王安石撰写《许旌阳祠记》。

    ……

    而“符派”最为擅长的道教仪式就是斋醮,又被称为斋醮科仪。

    斋原意指齐和净,后为斋戒、洁净之意,指在祭祀前,必须沐浴更衣,不食荤酒,不居内寝,以示祭者庄诚。道收此礼,祈禳之初,素食清心,沐浴洁身,谓之“修斋”的初为“积德解愆”,再则“和神保寿”,后为“专道”、“乐道”、“合道”,即为“修道”,此为修斋的最高境界。因此道教,重视修斋,并制定了一整套斋法。

    各种斋法有着不同的意义,如金篆斋“上消天灾,保镇帝王,玉篆斋“救度人民,请福谢过”,黄篆斋“下拔地狱九幽之苦”等等。

    现全真派道士,仍保持食素。正一派道观在初一、十五或其它宗教节日,均要素食,等等。都是在持斋以奉道。

    醮原意是祭,为古代礼仪。《说文》曰其一为冠娶二为祭祀。道教继承并发展了醮的祭祀一面,借此法以与神灵相交感。

    “醮”亦有“醮法”。所谓“醮法”,指斋醮法事的程式、礼仪等规矩。

    “醮”的名目很多,大凡世人有所需就会有相应的建醮名目,如祈雨九龙醮、正一传度醮、罗天大醮等等。斋法与醮法本不一样,后来相互融合,至隋唐以后,“斋醮”合称,流传至今,成为道教科仪的代名词。

    “斋醮科仪”指醮祷活动所依据的一定法规。一般有阳事与阴事之分,也就是有清醮与幽醮之分。

    清醮有祈福谢恩,却病延寿,祝国迎祥,祈晴祷雨,解厄禳灾,祝寿庆贺等,属于太平醮之类的法事。

    幽醮有摄召亡魂,沐浴度桥,破狱破湖,炼度施食等,属于济幽度亡斋醮之类的法事。

    宫观道众每逢朔、望日,重要节日,祖师圣诞,都要举行祝寿、庆贺等典礼,这些常行的仪规统属斋醮科仪。

    ………………………………………………分割线…………………………………………

    而在南宋中后期,原本盛极一时的净明道逐渐被清微道所取代。

    其主要发展者黄舜申为宋末元初清微派主要的传人,俗名应炎,字晦伯,舜申为其法名。福建建宁人。出身闽中世家,少通经史百家之学。年十六,侍父于广西幕府,遇官于广西的清微派一代宗师南毕道,授以清微雷法。

    南宋宝中出任检阅,以清微雷法名世。理宗召见,御书“雷渊真人”四字赐之。元世祖至元二十三年,应诏赴阙,奏对明敏。未几,乞请还山,制授“雷渊广福普化真人”。弟子甚众。分南、北两支传播清微雷法。

    一支以福建建宁为中心,由其弟子熊道辉传彭汝励,再传曾贵宽,再传赵宜真,再传刘渊然,再传邵以正,再传俞道纯,传行于南,其门人后在南京朝天宫执事。

    一支以湖北武当山为中心,传行于北,由其弟子张道贵、叶云莱、刘道明传张守清,再传张悌、彭通微等。这一支实为全真道士兼行清微法者。

    黄舜申既是宋末元初清微雷法的主要传人,又是清微雷法之集大成者和理论大师。陈采《清微仙谱》序云:黄舜申“覃思著述,阐扬宗旨,而其书始大备。”

    而在这个时期,清微道“凡符章经道斋法雷法之文,率多黄师所衍。”

    《正统道藏》中所存的清微道法著作,如《清微元降大法》《清微神烈秘法》《清微斋法》《清微丹法》《清微玄枢奏告仪》等,盖皆出于黄舜申及其门人之手。

    清微派亦以行雷法为事,其雷法理论,亦类于神霄派。仍主天人合一,内(炼)外(法)结合,而以内炼为基础。强调诚于中,方能感于天;修于内,方能发于外。《清微斋法》卷上云:“盖行持以正心诚意为主。心不正,则不足以感物;

    意不诚,则不足以通神。神运于此,物应于彼,故虽万里,可呼吸于咫尺之间。”又:“将吏只在身中,神明不离方寸。”将吏、神明,皆指施行雷法时所劾召的鬼神。意谓能劾召鬼神,全在于心诚意正和深厚的内炼工夫。《道法会元》卷一《法序》也称:“五行之妙用,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夫天地以至虚中生神,至静中生气。人能虚其心则神见,静其念则气融。

    ……凡气之在彼,感之在我;应之在彼,行之在我。是以雷霆由我作,神明由我召,感召之机在此不在彼。”故该宗著《清微丹法》,专言内丹修炼之道。

    其《发用章》引雷渊真人之言曰:风、云、雷、雨、火等,皆以行法者深厚的内炼工夫为基础,待临场时,靠运气从体内发放出来:“耳热生风,眼黑生云,腹中震动即雷鸣,汗流大小皆为雨,目眩之时便火生。入息静定良久,神息既调,直待内境不出,外境不入,但觉身非我有,天地虚无入定光中,……次复收敛运一气七遍之妙,……酿成五事,临坛之际,拨动关捩,随窍而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