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天年有颐 > 第143章 深度的变化

第143章 深度的变化

笔趣阁 www.bqg7.com,最快更新天年有颐 !

    “上海中心马上开放啦!你女婿和他同事们参与了这幢‘中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高楼建设,算得上是功臣,开心哇?”

    “开心么当然是开心的!不过,建上海中心又不是他们一个团队的功劳。不同省市来的建设力量,多少人付出努力啊?再讲了:我们浦东新区发展得这样漂亮,标志性建筑一座接着一座,要论功臣,市民们都是功臣!”

    “是啊!闲话转回来:我们有机会带居民去上海中心参观哇?陆阿公、林阿婆等居民已等不及咧。”

    “应该有机会,我去街道参加会议时,听讲过:准备组织一场活动——带动迁居民代表登上海中心,回望曾经的老家园,从高空望出去,看一看、想一想我们浦东新区的深度变化!”

    “这活动好啊!我们之前巡访时,任家旺阿公也提过:想看看烂泥渡旧家园……”

    “哎呀,廖书记!廖书记!我们8号楼上的任家又出事体咧!任阿公又气又急,心脏病又犯了喏!”

    “怎么回事?现在情况怎样?救护车叫了吗?”

    ……

    身为基层群众选出的新区人大代表,廖远英除了日常的社区居民服务工作,还兼着更多群众服务职责。上海中心即将建成开放,她心中虽为女婿和他所在的建设团队骄傲,可脑中不停、手中还是不停地准备着去区里参加工作会议的议案。

    在民政条线工作者小陈提到带居民登上海中心,回望旧家园时,她的思绪中即浮起烂泥渡的动迁居民们——离大家迁出烂泥渡已二十余年了!

    浦东新区在党组织的带领下,高举着开发开放的前行旗帜,乘着创新开拓的高速列车,迅速推陈出新,创造了一个发展奇迹!到去年底,浦东城乡人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大幅增长,比二十余年前翻了几番不止!

    因此,浦东改革开放这20余年来,不仅实现了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民众生活也得到极大的改善!作为区人大代表的她,在工作与服务过程中真实地了解到:市、区始终把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的出发点与着力点,积极构建着能够覆盖基础民生、保证民生质量的服务体系,力争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目标落到实处!

    这不,她即将参加的会议,就将讨论近年的工作计划,包括“十五分钟生活便利圈要更加便利,基层社会治理要更加智能,将城乡居民的美好生活再升级”。为了实现这样些目标,仅社区服务方面,各街镇就会设立更多的社区食堂、开设“养老便利店”,强化为老服务的智能化建设……

    正因为这样不懈的努力,动迁新城现在的住居条件、生活设施、治理服务都在持续变化与提升。三十岁以下的青年人可能已不记得或不了解烂泥渡曾经的样子。

    可老一辈居民不一样!

    ——他们深深记得烂泥渡曾经多年的“脏乱差”!所以知道现在“净美好”的生活是多么来之不易!

    因此,大多数人老年居民都心怀感恩!

    即使步入老龄,渐入高龄,他们仍然愿意发挥余热。

    不管是文体活动,还是互助服务;无论是文明城区创建,还是和谐社区建设,他们都在积极努力地参与!

    部分老年居民对新区发展建设的关注热情可能比年轻人还高!

    所以,她愿意组织更多的老年居民代表,去参加“登高回望家园”活动。

    谁知廖远英正欣慰地想着,任家旺所在8号楼的楼组长匆匆拨来微信语音,急声报告着任家所出的状况!

    ---

    廖远英赶到任家时,救护车已到楼下。被救护人员抬上车的任家旺因有家庭医生的远程指导,服药后情况基本稳定下来。

    任东杰顾不得休息,带着浮肿的眼圈与一下巴来不及刮的胡茬,跟车而去。

    临走,他还不忘冲自己阿爸大喊:“啥人要送阿爷去养老院,我跟啥人没完!”

    任咏刚拖着伤脚,站在楼道门口面对一群围观的邻里,忧心、尴尬、气闷!

    救护车刚开走,任咏兰拎着一大袋的资料赶了过来。

    她一上午看过五公里内的养老院、护理院、康养院,越看越觉得父母当前安养负担较重的难题,有可能解决。

    ——相比以前条件相对简陋,拥挤狭小的养老机构,新式的护理与康养企业,明显在老人居住、照料、医护方面下着更深的功夫,条件、设施、环境越来越贴合老年人的需要。

    可,让年迈的父母离家养老,她心中还是存着犹疑,感觉这不一定是最好的选择。但凡还有让父母居家安养的可能,她还是想与咏刚、咏萍再做些努力。

    咏兰正纠结,想着如何与弟、妹商量,看到了踟蹰于楼道门边的咏刚与廖远英、几位社区工作者和楼道邻居说话,急忙赶近:“你的脚烫伤了,医生讲不要乱动,怎么跑下来了?我出去跑了一圈,相比下来,拿了两家费用中档、条件比较好的护理院宣传单,回去再讲吧?”

    咏刚本就担心邻居们误会他不孝,要推父母出门,此时听到阿姐的喊声,黑脸涨得能滴出血来:“阿姐,我肯定不送阿爸姆妈去养老院了!肯定不送!”

    咏兰的脚步与话语都被阿弟的话噎在了楼梯上:“可,你烫伤了呀!你也渐渐上年纪了,体力跟不上,东杰今后还要工作的呀!”

    “你与咏萍不要多操心了,再难,我就像东杰讲的:不做不孝子孙!”咏刚坚决摇头。

    廖远英与居民工作者、几位居民已在对话中了解了大致的情况。

    廖远英尚未发声,居民的话已出乎咏刚所想:“这不是绝对的!你家情况现在蛮难,老人真照顾不过来,送到条件好的护理院,反而生活有保障。”

    “是呀,医护人员与专业护工反而照料得比你好!就像我姆妈,本来在家住着,一趟趟心衰叫救命车,去了医院又没床位,只好躺在急诊挂盐水,我与阿姐阿哥轮班照顾,吃力得不得了!可是送进护理院,三年来一直有人在旁边照料监看着,只要心脏一点不舒服,马上吊盐水,现在她身体情况蛮稳定,面上气色也红润。”

    “我家阿哥也是,在家时,家里人翻身、擦身不到位,他长了两次褥疮,痛苦得不得了。去了护理院两年,一点褥疮也没出过!”

    “你们家的亲眷,已经住进去了?”咏兰与咏刚都没想到。

    “是啊,现在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我们也是老人了,照顾不动,就依赖专业养老机构。”

    “可是,老人离开家,不能蹲在亲人身边,毕竟孤单……”咏刚说出心里的犹豫。

    廖远英笑了:“当前阶段,社会老龄化的程度在不断加深,各层面应对这一重点问题所思所想也在加深,各种应对措施都在不断推出,包括督导养老机构深入改进服务质量,优化设施环境。”

    咏兰提出了疑问:“廖书记,那您也是建议我们:把阿爸姆妈送进养老机构吗?”

    廖远英摇头:“仅从我们上海及浦东新区来讲:各项为老服务在不断探索与创新,送老人住进养老机构并不是唯一的办法!”